close

美國生產整體感覺崇尚獨立、自然

產檢次數不像台灣頻繁,但該做的檢查還是有

例如妊娠期糖尿病glucose testB型鏈球菌GBS

(但我是21週後才到美國,之前的檢查都在台灣做,如唐篩、高層次等)

最大的差別是超音波,在台灣只要去產檢都會照超音波

但在這邊是根據你的保險cover幾次的超音波,整體來說整個產期平均2-4次照超音波

所以久久見一次面XD

到了第36週就每週產檢一次,但是第36週就是最後照一次囉!

生產前的準備及建議週數

1.找小兒科醫生(越早找到越好,多方找比較,因為小兒科醫生不太會換,就一直看下去了!)

2.預約參觀醫院 31週左右)

3.上相關生產、教養課程(33週左右,我是到37週才開始上)

以上都可以參考自己的保險,醫院or小兒科醫生有沒有配合保險可以cover費用

 

在美國疫情影響後,生產和教養課有線上的(virtual)和實體課(in person

我個人喜歡實體課,實體課講師和新手爸媽的互動較多,也可以在現場聽到不少提問

也有可能是自己的疑問,也有很多是你想不到的疑問,實體課有很多的互動和討論!

尤其是在上childbirth preparation 中還教了很多先生幫太太按摩的手法

實際操作以及老師在旁邊指導,真心覺得很實用!

Breasfeeding New Born Care 也有實體模擬娃娃可以練習手法

老師隨時給予協助,真的是比線上課還來得有真實感!

 

醫院課程當中,有不少醫院是要收費的,包含線上課也是唷~

我推薦  San Jose Connor Hospital

提供免費課程、實體課程,講師也是很仔細用心



在準備當媽媽的日子裡,我自己也買了一些書來閱讀

希望頭腦和心都有健全的狀態迎接寶寶

也許還不夠好,面對現實又是另一種狀況

但看了些書,也多瞭解了一些知識,也替自己心裡喊話療癒一下:)

截圖 2023-02-23 下午3.10.52.png

(夫妻一起上課,五個小時的課裡面,有一個小時的課是老公學習如何幫太太按摩紓緩疼痛!很實用)

截圖 2023-02-23 下午3.11.26.png
(還有教媽媽在醫院裡如何使用各種器材舒緩疼痛,促進生產順利!)

截圖 2023-02-23 下午3.11.11.png
(新生兒寶寶的課,如何抱寶寶、哺乳姿勢、以及換尿布的練習,我覺得是線上課很難取代的!推推)

推薦書單

 

1.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孩子也會慶幸你讀過)/ 菲莉帕派瑞

我很喜歡這本書,也很符合我的需求。一直以來我蠻清楚知道原生家庭給我的影響,

也因為如此會害怕上一輩子的影響,會傳給下一代。

這本書陪伴著我去梳理過去,雖然沒有辦法真的完全解決,但它讓我知道如何穩住自己,接住自己,面對孩子,像是重新和孩子長大一次。

作者用溫柔的字句提醒父母如何教養小孩,裡面有一句我很喜歡「定義你的感受,而不是定義你自己。

在面對孩子的情緒,或是自己的情緒,我們常會陷在情緒=人,然後罵了小孩,評價了自己。

不是這樣的,確認感受的重要,學習包容自己和孩子的感受,都是在建立良好的關係,不管是和自己的關係,也是和孩子、和他人的關係。

 

2.輕鬆當爸媽孩子更健康:超人氣小兒科醫師黃瑽寧教你安心育兒 / 黃瑽寧

這本書我覺得寫的很像小百科給父母有些基本的孩子身體健康知識和提高對症狀、疾病的警覺性

除了寶寶出生前有個小小概念,當遇到孩子身體不適有什麼方針解決,寶寶出生後,

有事沒事也可以翻閱查閱一次,看過的確很容易忘,就當個百科全書放在家裡吧。

文字潛顯易懂,圖文清楚,不會過度引起爸媽的擔心和焦慮!

 

3.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全球都在學的矽谷教養法,幫孩子配備未來最重要的人生實力艾絲特 沃西基

這本書我是對書名很有興趣,因為我期許自己是個內心很強大的媽媽,也希望自己能培養出內心強的孩子。

也加上想說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人,也許剛好適合目前身在美國的我!

但這本書其實我都寶寶出生前只看了一半,因為越到後面,我覺得他提倒是大概學齡後的孩子教養,

可能距離我現在太遙遠也太難想像孩子的特質。但是我認為這本書的作者,有不少觀念是我認同的,

教養信念的五個基本價值TRICK: trust, respect, independence, collaboration, kind,句中有些實例,

可以慢慢看結合自己的經驗和參考孩子特質做調整

 

4.愛上當爸媽這件事:03歲嬰幼兒心理學/孫明儀

這本書我看到很多人推薦,所以自然入手了!

對於新手爸媽,這本書是一個很好的入門款~

對於一個陌生的角色-父母

我們要如何投入,以及面對0-3歲的嬰幼兒,提供具體方式和例子去面對孩子的需求

同時當一個夠好的父母,享受這個角色。

作者溫柔陪伴新手父母去感受角色的轉換,

也提醒新生兒會讓父母手足無措,具體列出所有的挑戰,睡眠、飲食到如廁等,

提供臨床和實務上的解決方法和態度,

如何適度回應寶寶的需求和調整自己的狀態!

 

第一本提供具體實例如何穩定自己來面對孩子,第四本強調具體實例手法度過新生兒這段辛苦歷程

 

因為老公不是很愛看書,喜歡看影片

下面推薦適合多感官學習的新手父母

推薦的youtube



1.Alice Turner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_y3ogPo8UvmxJJ3BdinvrQ

 

這個youtuber是在美國上生產課時,講師提到的一位youtuber

她本身是非常知名的doula (專業的陪產士,不是醫療人員,在生產前到生產恢復後,生活、情感等有專業知識可以提供的一種職業)

影片非常的多元,他還有一系列的「爸爸特輯」,專門給爸爸看的主題

例如「幫太太減緩宮縮疼痛的按摩手法」、「在太太的生產房裡,如何當一個優秀的好伴侶」XD

每個影片部會太長,ˋ45分鐘到10 來分鐘都可以,

我很受用的是他有教一些增加生產速度的運動,我有疑問留言在底下,竟然一天就回覆!!真的是很用心的youtuber~

 

 

2.Sunny Huang

https://www.youtube.com/@SunnyHuangIBCLC

這不用多說,大家都應該知道的Sunny 老師

非常用心和仔細地講解各種關於寶寶、哺乳等相關資訊以及教養方針

建立在理論和臨床基礎,也很多實務經驗的分享

清楚明瞭的告訴你來龍去脈

是一個非常專業的老師,大推!

 

 

FB:Have a good day, California!  https://www.facebook.com/gooddayinca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ini 的頭像
    Wini

    Have a good day,California!

    Wi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